近年来,迪庆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景区实现自然生态提质、业态创新升级、文化体验深化、产品多元拓展,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域呈现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与活力。2025年6月10日-12日,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三届七次理事会暨云南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考察活动在香格里拉开展。期间,协会理事会成员深入石卡雪山走访调研,实地探寻这座从“单一滑雪场”到“四季综合型山地旅游目的地”的跨越密码,感受其在“生态立区、旅游强区”战略下,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共生的活力。
在香格里拉市区西南的天际线上,一座雪山如银色屏障般静静矗立——它便是石卡雪山。从香格里拉市区出发,只需数公里的车程,便能从喧嚣市井踏入雪域秘境,这份“离城市最近的雪山”的独特禀赋,让它成为无数人触摸高原的第一站。而“高山滑雪胜地”的动感与“高原生态博物馆”的厚重,更让这座雪山成为迪庆大地上富有层次的旅游坐标。
一步一景,解锁高原生态的立体密码
石卡雪山是一座“活”的生态博物馆,从山脚到海拔4449.5米的主峰,短短数公里的垂直距离里,藏着一个浓缩的滇西北生态世界,连片的高山草甸如绿色绒毯铺向天际,夏季时野花开得泼泼洒洒,狼毒、金露梅、马先蒿在风中摇曳,牛羊群点缀其间,是藏地牧歌最生动的注脚;深入林间,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云杉、冷杉的枝干上垂挂着松萝,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偶有麝、岩羊等野生动物在林间穿梭,呼吸间满是草木与泥土的清冽;更高处,冰川遗迹静静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冰蚀湖如蓝宝石嵌在山坳,倒映着雪山与流云,仿佛时间在此凝固。
山间植被丰富多样,垂直带谱景观明显,从葱郁的亚高山草甸到苍劲的亚高寒温性针叶林,再至坚韧的高山灌丛草甸,抵达嶙峋的流石滩草甸,珍稀植物各展风姿、竞相生长,共同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天然画卷。漫步其间,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蓬勃力量。
四季流转,藏着不重样的高原浪漫
石卡雪山从不让季节留白。春至,山顶残雪未消,山脚的草甸已抢先泛绿,牦牛群踩着新草悠闲踱步,远处的藏房升起袅袅炊烟,“雪山与春草共生”的画面,是藏地春天独有的温柔;盛夏,成了天然的避暑凉宫,日均20℃的气温里,杜鹃花刚褪下艳色,灵犀湖畔的苞叶大黄舒展着心形叶片,坐在草甸上看云卷云舒,暑气早已被山风卷走;秋日的石卡是色彩的盛宴,大果红杉林染成鎏金,桦树叶子镶上金边,与远处纳帕海的红色狼毒遥相呼应,层林尽染间,仿佛天地都成了调色盘;冬日,皑皑白雪覆盖了草甸、森林与山脊,往日的绿与金都化作纯净的白,此时的石卡便成了“高山滑雪胜地”——专业雪道上,滑雪者如风般掠过雪原;初级雪区里,孩童们在雪地里打滚嬉笑,雪地摩托的轰鸣声与欢笑声交织,让雪域多了份烟火气。
“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林、冬滑雪”,石卡用四季的轮回,编织出一场永不落幕的高原邀约。
从“一季热”到“四季旺”,藏着文旅融合的智慧
谁能想到,如今的四季乐园,曾是一座单一的滑雪场?石卡雪山的蜕变,藏在“核心景区+滑雪场+周边联动”的复合型产品体系里。核心景区承载着生态观光与徒步体验,缆车沿着山势攀升,每一段行程都是“从草甸到雪原”的景观跃迁;滑雪场按难度分级,既有专业赛道满足极限爱好者,也有戏雪区让亲子家庭尽情撒欢;周边的藏式村落、牧场民宿,将旅游体验延伸至餐桌与院落,一碗酥油茶的暖意,一场锅庄舞的热烈,让雪山之旅多了份人文温度。
这份蜕变的背后,是景区始终攥紧“保护”的底线,限制游客承载量,让草木鸟兽自由生长;在此基础上“开发”有度,升级缆车设施、修建生态步道,让游客安全触摸自然;在“融合”上做文章,将藏地“财神”文化融入观景台设计,让自然景观与文化记忆相互滋养。
从冬日的单一滑雪,到四季皆可游、四季皆有获,石卡雪山完成了从“小众滑雪场”到“综合型山地旅游目的地”的跨越。如今,这里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成了迪庆文旅经济的新引擎——每一张滑雪票、每一次徒步体验、每一晚民宿入住,都在为这片土地注入活力。
站在石卡雪山的观景台上,东望碧塔海,南眺玉龙雪山,西瞰梅里雪山,北赏哈巴雪山,四围雪峰如群星拱月。而脚下,草甸、森林、村落交织成画,四季的风带来不同的气息。这座离城市最近的雪山,用生态的厚重、四季的灵动与发展的智慧,书写着藏地高原最动人的旅游诗篇,它不仅是一处景区,更是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共生的范本,等待着每一个人前来,解锁属于自己的云端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