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资讯】2024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十佳案例
最新动态
【行业资讯】2024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十佳案例
2025-01-17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实施旅游厕所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2024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典型案例征集遴选工作。经过申报、遴选、公示等环节,文化和旅游部于日前公布了2024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全面展示旅游领域“厕所革命”带来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成效。其中,北京园博园“优化如厕环境 有效保障北京史上最大灯会举办”等入选十佳案例;天津泰达航母“扎实有序推进‘厕所革命’ 奋力向5A级旅游景区迈进”等64个案例入选优秀案例。为便于各地更好地学习借鉴,中国旅游报以专版、专题形式,对十佳案例和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北京园博园:优化如厕环境 

有效保障北京史上最大灯会举办





“京彩灯会”——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在北京园博园开幕,九大主题区200余组灯组同步点亮,灯会在展出周期、灯会规模、灯组规格、灯组设计方面都是北京灯会历史之最。为助力“京彩灯会”的举办,北京园博园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优化旅游厕所布局,融入园林景观环境,引进高压气水冲技术,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营造高品质的旅游公共服务环境。


为满足广大游客如厕需求,园博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布局,增设厕所点位,缩短间距,新增移动厕位,设置夜间亮化指示标识,提升游客找厕便利性。二是融合环境,结合园林景观元素,设计不同主题厕所,提升游客体验。三是智慧服务,纳入微信小程序电子地图,提供位置查询、服务评价等功能。四是精细管理,配备免费厕纸,定期消毒,增加无障碍设施,配备家庭卫生间。五是技术创新,引进高压气水冲技术,节约厕所用水。


灯会期间,园博园平均每日接待游客1万人次,高峰期达5.9万人次,厕所保障有力,活动安全平稳,获得广泛好评。良好的厕所环境成为展示首都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树立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今后,园博园将继续提升旅游厕所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增长。




宝格德乌拉文旅e站:

“以商养驿”点亮旅途的文明之光





内蒙古自治区宝格德乌拉文旅e站依托G331“最美边境公路”,于2024年在原有基础上,启动实施了驿站升级改造工程,拓展文旅e站功能,便民服务、应急救援、主题邮局、城市品牌传播、好物销售、文化服务、数字化服务七大功能进驻驿站,热水、充电宝、应急药品、救援器具等都让人安全感满满。驿站占地4000平方米,含服务中心、商超、卫生间等,满足自驾停靠、观景、商用、休闲需求。创新举措主要有:一是数智赋能,纳入“呼伦贝尔旅游如厕通”小程序,提升游客体验;二是文化融合,厕所设计融入地方特色,增强游客文化认同感;三是全季运营,解决高寒地区冬季如厕难问题;四是精细管理,采用“以商养驿”模式,确保厕所干净整洁。


宝格德乌拉文旅e站是G331沿途提升旅游品质、展现文明形象的重要一环。自提升改造以来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展现地方特色、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也是呼伦贝尔文旅品质提升的样板。升级后的e站不仅在服务功能上得到大幅提升,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服务人数同比上涨36%,完成68个三级标识更新,发放大量旅游宣传资料,赢得社会好评与媒体关注。




徐家汇商圈:留一扇方便门 开一盏暖心灯

——旅游厕所为“夜间经济”24小时助力





上海徐汇区天平路公厕成为夜间经济新亮点,24小时开放服务“都市夜归人”。公厕位于徐家汇商圈核心,集适老适幼、低碳环保于一体,不仅外观极简现代,融入城市绿道,还采用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等节能措施。内部布局以人为本,增设全流程通行扶手、休息空间及家庭卫生间,满足多样化需求。特别是灵活调配的通用厕间,在夜间单独开放,解决“夜归人”如厕难问题。公厕全天候开放,为徐家汇商圈夜间经济注入活力,成为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展现了城市文明风貌。目前,徐汇区已有更多旅游厕所和环卫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如乌中驿站公厕、东湖绿地公厕等,为夜间消费、Citywalk(城市漫步)等游客提供便利。今后,上海将持续推出促经济、惠民生举措,从“留一扇方便门,开一盏暖心灯”做起,让“都市夜归人”如厕更加温馨便捷。




连岛景区:提质增效促发展 

智慧建设惠游客





连岛景区位于江苏连云港市,以其国家级健康型海水浴场和迷人海滨风光著称,2024年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厕所建设作为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连岛景区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


一、合理布局,便捷高效。景区依据整体布局、游客流量及游览线路,科学规划厕所位置、类型及数量,确保全覆盖。在人流密集区如大沙湾、苏马湾及游客中心,建设功能完善、设施整洁的高承载量厕所,满足游客需求。


二、强化管理,提质增效。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明确保洁职责与标准,实行专人专岗,定期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确保厕所卫生与设备良好运行。加强保洁人员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三、智慧建设,彰显特色。旅游厕所在设计上融合自然景观与文化特色,内部布局精美。引入环境监测系统与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游客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查找厕所位置及使用情况,享受便捷、高效、智能化的旅游服务,大幅提升游客体验。


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连岛景区的服务品质,特别是在重大文旅活动中,移动厕所的配备与高效保洁赢得了游客广泛好评,展现了连岛景区的优质服务形象。




浙江省:“兰心公厕”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

旅游厕所规模化、连锁化设计运营管理新模式





兰心公厕作为浙江省品牌化旅游厕所,集设计、建设、运营管养于一体,自2019年起已落地40余座,成为城市和景区的新名片。


兰心公厕以品牌化经营,打造网红厕所。结合景点特色,每座厕所设计风格各异,如西湖的宋韵园林风、西溪湿地的宋韵户外野趣风等,并配有卡通形象PAPER HERO卷纸超人,打造厕所文化。


人性化设计方面,兰心公厕合理配置男女厕位比例,加强家庭卫生间建设,厕所内设施尺寸均经过精心测试,参考人体工程学数据,为游客提供良好如厕体验。同时,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如防虫涂层等。


智慧化提升方面,兰心公厕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无感化”“数据化”管理,智能采集、系统分析各项数据,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社会化运营方面,兰心公厕大力拓展新功能,如设置新零售区域、公益书吧、茶吧、咖啡吧等,通过“以商养厕”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西湖平湖秋月“兰心公厕”二楼的面馆和茶肆,不仅为游客提供便利,还提升了厕所的附加价值。




厦门园林植物园景区:

以“小”厕所优化旅游“大”环境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厦门园林植物园景区自2021年起对24座旅游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至2022年6月全部完成。改造后的厕所干净无味、安全方便、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其中9座达到I类旅游厕所标准,其余也达到Ⅱ类标准。


在建设方面,植物园注重合理布局,确保主要景点和道路全覆盖,平均500米内就有一座厕所,游客5分钟内可达。标识清晰,引进智慧厕所引导系统,提供便利服务。同时,选用环保材料,配置无接触式设备,实现节水、节能。提升人性化水平,男女厕位比例合理,配置家庭卫生间及无障碍设施,满足游客需求。


在美化环境方面,旅游厕所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外部种植多种植物,融入景区绿化中;内部装饰以植物为元素,布置小盆栽或组合盆栽,打造温馨优美的厕所环境。


在管理方面,植物园执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提升效率。管理规范化,严格落实“一厕一码”,及时反馈群众意见。考核和培训制度化,建立奖惩制度和厕所所长制度,确保厕所运维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媒体宣传,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

海洋风情下的绿色智慧厕所





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为提升游客体验,依托奥帆中心和海底世界的独特资源,对24个旅游厕所进行了全面升级,融入海洋风情与绿色智慧化设计。


厕所内部装饰以海洋生物、帆船等元素为主题,如海底世界特色卫生间采用蓝色马赛克瓷砖,奥帆中心厕所洗手台则饰以海浪图案,营造浓郁的海洋氛围。同时,厕所周边设施也精心设计,与海洋主题相呼应。


在绿色智慧化方面,厕所配备了感应式冲洗系统、自动干手器、空气净化机等智能设备,并引入绿植净化空气。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慧化管理,包括厕位状态引导屏、环境监控等,提升了保洁效率和卫生水平。


此外,景区厕所积极提升入境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标识采用多国语言,保洁员配备同传翻译软件,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充分展现了景区高端形象。


景区还推出了“六心”服务,包括细心管理、贴心服务、舒心环境、热心接待、耐心引导和诚心改进。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提供人性化设施、打造舒心保洁环境、热情接待游客、进行文明如厕宣传以及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显著提升了厕所管理水平,为景区赢得了良好口碑。




平昌县:“解忧小柜解客烦忧”

创收养厕管护模式





四川省平昌县针对旅游厕所管理存在的保洁和设施维护不到位问题,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对全县121座旅游厕所进行归类分析,分为景区内、城区内、沿线上三类,并据此制定不同的监管策略。其次,健全监管机制,依托“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实施全覆盖监管,建立网格化管理、闭环式投诉处理和周期性问题通报机制。此外,选取10座人流量大的厕所进行智慧升级,安装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


尽管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厕所管理和维护水平,但旅游道路沿线厕所保洁问题依旧突出。调查发现,保洁人员劳动报酬低是主要原因。为此,平昌县创新提出“解忧小柜解客烦忧”以商养厕管护模式,于2024年3月在4个曾被投诉的厕所试点。该模式通过统一定制“解忧小柜”,由保洁人员售卖应急物品增加收入。同时,健全考核奖惩制度,激励保洁人员提升服务质量。


经过半年试行,“解忧小柜”不仅为保洁人员每月增收几百元到上千元,还显著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使厕所环境更加干净、舒适。这一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旅游厕所保洁难题,提升了游客体验,展现了平昌县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效。




司马迁祠景区:创新实践提升

旅游厕所服务品质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以来,司马迁祠景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以智慧化改造为抓手,以服务游客为导向,全面提升景区服务品质,认真落实《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T18973-2022)国家标准,推动厕所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与文化特色相结合,打造现代化厕所体验新标杆。


景区智慧旅游厕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持远程监控与管理,实现厕所管理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同时,实行一厕一码,建立在线反馈平台,为游客提供精准引导,减少等待时间。


在推广实施旅游厕所标准方面,景区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完善厕所数量分布与设施配套,核心游线厕所间距不超过300米,共建有智慧旅游厕所4处,均按照Ⅰ类标准进行改造,家庭卫生间满足无障碍需求,所有材料均为节能环保型。同时,优化提升厕所管理与服务,制定保洁规范和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此外,景区还注重旅游厕所设计风格与景区文化的有机结合,单体厕所采用仿古风格,内部装饰体现汉风古韵与现代审美的结合,装饰画融入史记名言警句,让游客在体验厕所功能的同时,加深对史记文化的认识。


通过智慧化改造与文化融合,司马迁祠景区的旅游厕所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上,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成为景区文化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山托木尔景区:

主动作为 创新举措 让游客“方便”更方便





随着天山托木尔景区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迈进及旅游市场增长,今年1月至8月游客量达124.22万人次,厕所供需矛盾凸显。景区主动作为,解决游客“如厕难题”。


根据《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天山托木尔景区在关键点位建设69座厕所,厕位521个,单个厕所平均面积50平方米,涵盖独立式、附属式、移动式等,其中15座配备家庭卫生间,27座配备无障碍厕位,有效缓解旅游高峰期压力。


主要做法与特色:


以服务规范为基础,推动厕所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组建专门维修团队,定期进行维护,完善公示制度牌,定期测评排名,提升环境质量。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完善厕所便民设施,如统一标牌、寄存柜、手机充电处等。合理设置男女厕位比例,配备非接触式冲水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以智慧管理为手段,采集厕所信息数据,导入地图App,游客可实时查找周边厕所,同时借助智能管理系统监控厕所使用情况,提升管理效率。


以创新设计为抓手,推动厕所外观与景区景观相协调,内部设置装饰品、背景音乐、数字电视等,引进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解决保护区建设难题。


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天山托木尔景区实现了厕所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提升了景区的游客体验。未来,天山托木尔景区将继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达到“景中厕、厕中景、厕为景”的效果。



— END —

来源:中国旅游报
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